陈正炎(1918—1986) 安陆城关人。1941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经济系,专修西洋经济思想史。1946年,先后在重庆直接税局和上海直接税局供职,针对时弊,撰写《从两种管理通货的方法看中国》,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后,引起中共地下党的重视。不久,即被吸收为中共外围组织“经济之友社”的成员。从此在中共党组织的指导下,潜心学习研究毛泽东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与局机关进步人士组成“保安委员会”,协,助军代表完成接管任务后,辞去该职,考入华东新闻学院学习。结业后,被派往上海《解放日报》社任编辑、记者。他撰写的《论杜鲁门“管理经济”的破产》、《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从梅村合作社看供销社的经济方向》等论文和报道,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引起很大反响。1955年,调上海人民出版社任经济组副组长,发表和编辑出版了《孟子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关于墨家的经济思想》等著作和论文。1965年,调上海文献资料编辑所做资料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到“五·
七干校”劳动-1970年,恢复工作,调上海译文出版社任英文编辑,翻译《苏联对外援助净成本》、《黑非洲史》(与人合译),校订《经济思想流派》一书的译稿。1978年,调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1982年后,历任经济思想史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上海经济思想史研究会副总干事、《经济大辞典·经济史学卷》副主编。先后主编《秦汉经济思想史》、《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简史》(上册),与人合著有《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研究》;《中国古代管理史话》,并撰写《重本抑末新论》、《陆贽的经济思想》、《庄子论“至德之世”》等论文。陈治学严谨,在分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甲午战争前后的外资”一节时,不囿于前人陈说,注意搜集一手资料,完成了这一时期外国在华投资数字的估计,填补了学术上的空白。
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3日因脑溢血溘然长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