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注册
首页 招聘 房产 生活 车辆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交友 联盟 分类 留言
简历 同学 装修 寻人 银行 安陆 阅读
租车 培训 火车 酒店 公交 Q群 快递
当前位置:首页 > 安陆新闻 >
家乡的天空也宽阔 ——安陆农民工回乡发展一瞥
孝感晚报 2011-4-12
    特约记者杨鹏程

春节过后,农民工大军一批批涌向东南沿海的大中小城市。与此同时,回眸安陆乡间,我们发现,也有那么一批农民工停住了多年来的匆匆脚步,在家乡的工厂、地头、山坡,同样演绎着精彩……

    爱仕达工人赵凡:家门口就业真是好

    “真没想到在家里也能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而且薪水也和外边不相上下 。”42岁的返乡农民工赵凡对于目前自己月工资2800元的“饭碗”,显得很满意。

    赵凡在外边有十多年的车床操作经验,跟往年一样,原本打算过了正月十五就回惠州上班。但没料到,在2月16日安陆市举办的“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信心”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他被湖北爱仕达电器“相中”。

    “没想到短短几年,家乡经济发展得这么快,我所在的公司还是一家上市公司!”赵凡感慨道。

    现在,赵凡已经上岗工作了十多天,公司正在陆续替他办理社会保险。“安陆变样了,就连宝迪这样的大企业都来了,我还一个劲往外边瞎跑什么!”对于家乡的未来发展,赵凡充满信心。

    马铃薯种植户聂新华:吃了订单农业的“定心丸”

    近日,安陆市巡店镇甘聂村农民聂新华频繁穿梭在田间地埂,忙着翻地、平地,种植马铃薯。

    往年这个时候,他早就扛着包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而今年他却选择在家中种植马铃薯。

    “我们村与湖北张高宗薯业签约,在保证每公斤不低于1元收购的情况下,种植马铃薯1000亩,每亩可产8000斤,产值4000元。”该村村委会主任聂汉华告诉我们,他是吃了“订单农业”这颗“定心丸”,销售不愁了,在家种地有保障,也就不用往外面跑了。

    聂新华今年种了6亩马铃薯,再加上水稻、养猪的收入,他合计,一年下来,收入4万元不在话下。“这比我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聂新华道。不仅是他,今年该村百余户农民家的土豆、白花菜、水稻都有了“订单”。

    “草根”兄弟李作品、李作强:家乡发展需要我们

    36栋现代化的猪舍鳞次栉比,两条循环公路将猪舍、沼气池、鱼塘紧密连接……这里就是“草根”兄弟李作品、李作强和他们的“草根”企业——安陆市王义贞镇强顺养殖有限公司。

    2008年,在“回归工程”的召唤下,兄弟俩回到安陆市王义贞镇石门村的山旮旯里,搞起了生态养殖。他们投资2000万元买地,盖房,挖了塘,经过两年的规划建设,厂区已经基本建成。首批500头种猪已经全部配种,5月可生产,11月可出栏第一批生猪。

    目前,厂里有工人11人,他们都是兄弟俩的父老乡亲——石门村的村民。兄弟俩说:“如果企业将来做大了,把乡亲们都请过来,大家一起致富。”

    当问到兄弟俩为什么不在外面办厂,哥哥李作品笑着说:“这里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就是因为穷,落后,所以才需要我们回来。”

    他还将自己的企业比喻成“草根”企业,他说,他们的企业就像小草,不管企业将来是亏了还是盈了,小草吸收着大地的养分,它的绿是大地的,即使枯黄了,也将化作尘土再回到大地。
Copyright © 安陆信息网 版权所有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