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鹏程)眼下正值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育穗结蕾关键时期,安陆市农业部门抽调30名技术骨干分别组成水稻、棉花、玉米等经济作物指导小组,一改以往“开会式”培训的老套筒,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以现场答疑、面对面授技等形式开展技能“充电”,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
近年来,各地对农民素质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有的聘请农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有的办起农民夜校送农技下乡,还有的组织农民劳动技能竞赛等。对于形式多样的农技培训,有的农民并不买账。究其原因:一是在培训种类上,缺乏针对性。譬如,请来一个养猪专家授课,就赶急把各村的养猪、养牛、养鸡、养鱼、种田的一把都拉过来灌输,结果是台上专家讲得口干舌燥,而台下农民却听得哈气连天。二是推广形式上主要由政府主导,往往是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轻实用技术推广、本地实践经验总结,且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效果上存在浮夸。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搞好农技培训,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关键。而开展农技培训应当因人施教、因时制宜,要变“专家讲什么、农民听什么”的传统培训为“农民需什么、专家讲什么”的菜单式培训,根据一乡一村的产业特点,按不同的农时季节,让农民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技能。要轻“理论讲解”重“现场演示”,摒弃冗长的理论说教,将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户现场解决种植、养殖技术难题,真正把经济、实用、容易操作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