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注册
首页 招聘 房产 生活 车辆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交友 联盟 分类 留言
简历 同学 装修 寻人 银行 安陆 阅读
租车 培训 火车 酒店 公交 Q群 快递
当前位置:首页 > 安陆新闻 >
在乡村绽放青春 ——安陆80后大学生“村官”成长破茧之路
孝感日报 2011-9-29
特约记者杨鹏程

近三年来,安陆市拓宽视野,不断加强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先后招考了60多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乡村干部队伍。 

这批大学生“村官”都是80后,且绝大多数是外地人,他们扎根山乡,情系村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洑水村里的李淑静:“三年啊,太多的记忆,太多的不舍,我们将人生最宝贵的三年奉献给了我们爱的土地。”

李淑静个头1米65,说话简捷,办事利索,宛如电视剧《乡村爱情》里的主角王小蒙。

“我现在就是个农民,光荣的农民。”2008年大学毕业就到洑水当“村官”的李淑静谈起现在的岗位,脸上充满着80后特有的夸张表情。这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勤快懂事,会插秧、割油菜、施肥、喷药,有人送她个外号“洑水铁姑娘”。 

作为村主任助理,拆迁测量、计划生育、修路筹资、林权改革、新农保,她的工作琐碎而充实。说到被晒得黝黑的皮肤,李淑静毫不介意,“这是辛勤工作的印迹。”在当地女干部中,有一条不成文的下乡“三大纪律”: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不打遮阳伞。

李淑静所在的洑水村,是镇上有名的穷村,不仅没有创收渠道,还欠有十几万元的外债。修条通村水泥公路,一直是村民们的愿望。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们东拼西凑3万多元,又到处“化缘”,每天吃在工地,带着一群大老爷们筑路,并不时讲些笑话给大家解乏。当年年底,通村公路终于修通。 

在一份给组织部的材料上,她写道:“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也许我有些工作还没做到位,处理事情还不够圆满,说话还不够老练,但是只要我努力了,我就无悔了。”

这位“铁娘子”也有柔弱的时候。几天前为另一位“村官”送行,回来后心情十分复杂。她在日记里写道:“昨天晚上给王和刘送行,真的很舍不得,三年啊,太多的记忆,太多的不舍,我们用人生最宝贵的三年都奉献给了我们爱的土地,最后还是和大学毕业一样各奔前程。”
谈到三年服务期满后的打算,她说:“我将报考安陆的公务员,继续留在安陆,我对这里有太多的感情。”

志存高远的“鸡倌”:“我要将自己的鸡蛋注册商标,做成品牌鸡蛋。”

在安陆市李店镇王店水库旁,五间气派的养鸡房依次并排,厂房里弥漫着饲料的清香,万只蛋鸡欢快鸣叫,赵少勤和5个工人忙着捡蛋装箱。

2008年,赵少勤的父亲投资8万余元到李店镇建场养鸡,养鸡规模1万只。2009年,赵少勤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毕业,毅然回到安陆,在李店镇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父亲的养鸡场位于该镇王店村,王店村是当地有名的养鸡专业村,镇政府有意把小赵安排到王店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2009年底,小赵筹集资金20万元,更换了鸡苗,在鸡场安装了自动喂料机、湿帘降温系统等新设备,鸡舍冬暖夏凉,养鸡场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产蛋量也得到提高。目前,养鸡场规模扩大到4万只,平均每天有3.6万枚鸡蛋销往安陆和武汉市场。 

“过去,蛋鸡饲料都是从外地购买,现在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配制。蛋鸡的防疫也都是自己做。既节约成本,也放心。”小赵自信地说。2010年,他的养鸡场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小赵科学养鸡,矢志创业,赢得各级关注。去年4月,他成功申报了团省委扬帆计划;12月又获得孝感市农村青年创业计划扶助资金4000元。镇政府也大力扶持他,为扩大规模和规范建设厂房,他申请的10亩土地得到了批复。他计划新建鸡舍2栋,建办公用房和蛋库,将养鸡规模扩大到6万只。
对于未来发展,小赵踌躇满志:“我要将自己的鸡蛋注册商标,做成品牌鸡蛋。”

扎根老区的“革命家”:“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有利于成长,只要我把农民的事办好了,将来什么工作都能干。”

这里没有霓虹灯,没有购物广场,没有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来自黄冈的赵和庭已经扎根两个年头了。

赵棚镇是一个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南下鄂中开创的地跨安陆、应山、孝昌的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距离安陆城区25公里,环境艰苦、条件差。2009年8月,赵和庭到这里担任大学生“村官”。

走进赵和庭的寝室,一张硬板床,两张木桌,一个布衣柜,两个脸盆,墙壁上挂着几个贴有“党建”、“办公室”、“赵棚村”等标签的文件夹,打开一看,各种文件摆放得整整齐齐。 

虽然只是个“村官”,但他的头衔可不少,村书记助理、镇组织干事、宣传干事。除了每个星期三回村,镇里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
这其中最辛苦的还要属组织工作。整理干部档案、人事关系调整、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年底两报,每项都是杂活、细活、累活,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 “全镇1000多名党员的信息要录入进去,哪一个地方稍有差错,前后上下不一致,就得从头开始查。”每年年底做的党员统计年报,赵和庭总是连轴熬通宵。

老区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他却非常乐观:“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有利于成长,只要我把农民的事干好了,将来什么工作都能干。”
虽然坐车到城里要一个小时,但每逢聚会,赵和庭都会参加与大家交流。

每到这时,一起的“村官”就会开玩笑说:“革命家来了。”跟大家说起赵家棚、李先念的革命故事,他总是眉飞色舞,俨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赵棚儿女。
Copyright © 安陆信息网 版权所有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