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注册
首页 招聘 房产 生活 车辆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交友 联盟 分类 留言
简历 同学 装修 寻人 银行 安陆 阅读
租车 培训 火车 酒店 公交 Q群 快递
当前位置:首页 > 安陆新闻 >
背着“医院”出诊
安陆新闻网 2015-8-5
        本网讯(通讯员  黄予洲)对于很多生活在偏远农村的村民来说,一个医药箱就是一整所设备齐全的医院。
 
        而医药箱的主人,他们是同行中工作时间最长、职责区域最广、病人数量最多、医疗条件最差、工资最低的一类,他们用最普通的医疗器具和最基本的医疗知识最大限度换来了尊敬和感激。他们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他们的名字,叫乡村医生。
 
        7月,记者走过弯曲山路,走访了几名安陆乡村医生,走进医者仁心世界。    
 
        一
 
        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蒿桥村卫生室,村医熊和洲正在给居民看病,门外几个患者排队等待着。
 
        诊室里墙上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只见老熊开完处方后,熟练地撕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给患者打针。这个卫生室由他夫妻俩经营。每天早晨6点准时开门。
 
        “从一开门我们就忙个不停,不仅本村的居民来看病,外地的居民也很多。” 熊医生说。
 
        上午11点,老熊把卫生室的业务交给妻子,自己背着家庭医生出诊包开始入户。今天去看的是个老病号。老人今年七十多岁了,患有高血压,他每星期都会来看望老人,平时遇到老人不舒服更是随叫随到。记者随他一起去了。
 
        老熊一边为老人量血压,一边关切地问早晨吃药了没,还叮嘱其子女:老人的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带老人晒晒太阳。吸吸新鲜空气。哪里不舒服记得给我打电话。
 
         出诊结束,老熊赶回诊所,因为那里还有很多病人等着他。
 
        行医20多年,接诊20余万人次,老熊的工作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有时候忙得饭都吃不上。” 他说,最辛苦的还是出诊,有时候出完诊回来,刚想上床睡一会,马上又有人来敲门,即使过年过节也不例外。尽管如此,他仍然耐心地接待每一位病人。
 
        熊和洲告诉记者:中午病人安顿后相对清闲些,利用这个时段,抓紧整理一下居民健康档案,下午还要入户进行随访。卫生室除了基本医疗项目以外,又增加了为居民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随访,对65岁以上老年人及65岁以下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体检,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体检等8项服务项目。虽然工作比较繁重耗时,但确保了居民有病能够及时看、就近看,忙点累点也是值得的。
 
        二
 
        一身白大褂,背个医药箱,跨着个摩托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这是金必龙的出诊场景。他是接官李冲村卫生室负责人。
 
        “我父亲是老中医,从小就看他号脉、开药方,病人康复后都十分感激他,我作为他儿子也觉得很骄傲,”金必龙说。
 
        1996年卫校毕业后,他踏上村医岗位,在临床诊疗中,他看诊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很快就在四邻八乡赢得了口碑。
 
        2014年6月21日下午,土门村一组毛世金打来电话说,他家的老人腹痛厉害,交通不便要求上门诊治,接到电话后老金迅速清点急救药品、对症药品后骑着摩托车到毛世金家,根据症状确证为不完全肠梗阻,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返回时,他骑车不幸摔伤,导致左腿胫骨骨折。面对毛世金的歉意,老金说:“是我自己不小心,不怪你。”
 
        36岁村民李陆不小心吃错了药导致中毒和休克。金必龙用嘴把卡在他嗓子里的药吸了出来,然后对他进行了2小时的解毒治疗,终于救活了他的命。
 
        从此李陆就把金大夫当成再生父母,每年过春节他都会把自家的猪腿送给金必龙,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金必龙有个小本,专门用来记赊帐的。乡亲们日子紧巴,赊欠难免。也有用粮食冲帐的,他也能接受。邻村孤老金大爷过世后还欠他几千元医药费。没办法,人死帐烂。他说。
 
        当医生久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每一户村民的身体状况,谁患过慢性病,谁对药物过敏,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金必龙都一清二楚。
 
        “老乡们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能帮他们祛除痛苦是责任也是快乐。” 他说。
 
        三
 
        屈指一算,崔长泽在陶庙村开诊疗室己二十年了。当年他用卖水牛换来的2000多元钱,在自己家里开办了方圆几个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卫生室。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张简易床、一纸箱药品和一个用作药箱的竹篮。他到县城医药商店买了一支体温表。他本来还想买把镊子,但一把镊子要20多元,他犹豫了半天,还是买了。医生总不能连镊子都没有吧。
 
        陶庙村位于孝昌,安陆,广水交界处,上赵棚,太平,王店三乡镇集镇路程都是二十多里地。现在村子里多是老幼孤寡,谁都有个头疼脑热的,没有个医生不行。 
 
        走进陶庙卫生室,只见治疗室、中医药房、公共卫生服务室、诊室、医生值班室、消毒室齐全。诊所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这里的医疗设备,而是大门上醒目的两道用粉笔写下的电话号码。“这是我的手机号码,有时候我出去给人看病,病人突然上门又找不到我,拨打这个电话马上就能找到我了。” 老崔说。
 
        让老崔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村里有对小夫妻,因为吵架,妻子一时想不开,竟然喝下了半瓶农药。这户人家当即派人去找老崔,正在田里干活的他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忙将农具一甩,背起自己的药箱,直奔这户人家。当他到达时,一家人急得手足无措,病人此时已处于昏迷了。他连忙让人安排拖拉机,把病人送往镇里的医院,他同时采取土办法,不停地给病人灌肥皂水。到了乡卫生院后,又配合医生忙里忙外,经过半天的抢救,这名女子终于化险为夷。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几十年,然而每谈起此事时,这户人家对他总是充满了感激,“都亏了崔大夫,如果当初不是他,也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个家了。”
 
        这么多年来,老崔始终保持着“赤脚医生”的朴实,过去,他挎着药箱走村入巷,晚上打着电筒上门服务,不管刮风下雨,有时碰到病人情况不好,他就主动留在病人家里输液观察。现在,对于那些年老体弱、有特殊情况的病人,他仍然会主动上门提供服务。村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烫伤了,行动不便,而子女平时工作繁忙,疏于对老人的照顾,,老崔知道此事后,每天定时上门为老人家换药包扎,老人的伤口又脏又臭,但他面不改色,耐心细致地服务,一直坚持到老人的伤口痊愈为止。
 
        乡村医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行业对生命的虔诚。
Copyright © 安陆信息网 版权所有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找回密码